La deuxième édition du Festival de poésie et de musique YU Zone en France, Salle Gaveau
旅法学者专栏作家 朱元发博士
(文内图片由法国侨报海芬拍摄、友情提供)
10月17日,巴黎富丽堂皇的八区,高鹅音乐厅(Salle Gaveau),一座为室内音乐、大钢琴家、大独奏家和抒情歌唱家配设的音乐宫。
第二届中法诗歌音乐节在此隆重举行。法华社会的嘉宾云集,古诗古韵的痴迷者乘兴而至,东方与西方音乐对话的热爱者激情满怀,近千人的音乐厅里鸦雀无声,共享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的艺术盛宴。
开场节目 : 林相伟朗诵《满江红》、张晓茉钢琴伴奏、屈倩伴舞
三位一体, 配合默契, 声情并茂, 极具感染力 !

整场作品以朗诵、音乐与舞蹈三位一体的形式呈现,将《满江红》的慷慨激昂与艺术表现的层次感巧妙结合。三位表演者的配合默契,情绪递进自然,成功再现了岳飞词作中那种家国情怀与英雄气节。
林相伟的朗诵气势恢宏、情感真挚。声音饱满有力,起句就能抓住观众注意,展现出《满江红》应有的悲壮与豪情。朗诵处理得当,既有“怒发冲冠”的慷慨,又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深沉与坚定。情绪推进自然,尤其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处,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
张晓茉的钢琴伴奏为整场朗诵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旋律层次分明,既衬托朗诵,又不喧宾夺主。通过强弱变化与节奏控制,有效配合朗诵节奏,使诗词的情感波澜更鲜明。音乐与语言在情感上高度统一,让观众在听觉上获得共鸣。
屈倩的舞蹈柔中带刚,动中寓情。以古典舞身姿诠释诗词意境,刚柔并济。肢体语言与朗诵节奏契合度高,尤其在“长驱直入”段落的旋转与舒展动作,视觉冲击力强。舞蹈起到了视觉延展作用,使诗的意境更具象、更动人。
张晓茉 Zhang Xiaomo

《锦瑟》女声独唱:马骄 钢琴:张晓茉


《锦瑟》是基于唐代诗人 李商隐的同名诗创作,作曲由国乐音乐人柳青瑶 原创谱曲。
马骄作为女高音主唱,张晓茉担任钢琴伴奏。这样的组合本身就带有“古诗+现代声乐+钢琴”的融合感。
女高音马骄驾驭高音区的通透感,同时保有很好的声音支持力, 使得这首承载“惘然”“思华年”“时光流转”之意的诗歌,更显空灵与穿透力。在情感表达上,她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种诗句的开篇即“引”出一种怀旧、失落与追忆的语调;声音开端若能稳中有张,则能有效营造古诗中那种“弦断欲语”又“欲语还休”的氛围。
张晓茉有丰富的钢琴伴奏经验。 伴奏不仅是支撑主声,更像“一个对话者”。在“古诗+现代声乐+钢琴”的框架下,张晓某些们钢琴伴奏采用较为开放、留白较多、和声色彩丰富的写法,呼应诗中“无端”“一柱思华年”“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意境。
这首《锦瑟》表演既带有诗词的古典意境,也在现代审美下再造一种“东方+现代”融合。观众感受到“时间沉淀”“思华年”“钟情与释然”的主题。
马骄 Ma Jiao——soprano

《小满》竹笛 陈美奇、Marielle Vaubaillon,小提琴 郭乔洋,大提琴 Olivier Ledru
“传统-现代”“中西对话”

“小满”在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属于夏前期、作物开始饱满但未成熟的状态。音乐作品《小满》,寓意柔和、渐满、孕育中的张力,自然与季节的过渡、含蓄而不张扬的力量。竹笛作为具有“传统气息”的乐器十分贴合;弦乐可作为“涌动”“扩张”“承载”意象的背景或对话者。
这个四重奏阵容颇为特殊:两位竹笛演奏者(中 / 西合作)+一位小提琴+一位大提琴。这样组合会给音乐带来“传统-现代”“中西对话”的感觉。
陈美奇竹笛领衒主奏、且与副声部或相互对话。这次演奏在音色融合上颇具魅力。竹笛干净、灵动,弦乐支撑稳健、富有弹性,两者在空间上既保有各自特色,也实现了良好的融合。作品从轻盈起步,渐入丰富,再回归宁静,营造出“小满”这一节气特有的“成而未满”“含蓄待发”的氛围。演奏者展现了高超的技艺:竹笛呼吸连贯、装饰音自然流畅;弦乐精准且富有表达力,弓法与气息呼应得当。
陈美奇 : Chen Meiqi——ZhuDi et Xiao

玛丽埃尔·沃博永 Marielle Vaubaillon Flûte

郭乔洋 Guo Qiaoyang——violon

奥利利维耶·勒勒德鲁 Olivier Ledru-violoncelle

《梁祝》- 化蝶 五重奏 : 既典雅又现代,既民族又国际
竹笛:陈美奇、Marielle Vaubaillon,小提琴:郭乔洋,大提琴:Olivier Ledru , 钢琴:朱立阳

《梁祝》- 化蝶 五重奏是一次非常有趣、具有融合意味的音乐尝试。
竹笛作为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在演绎《梁祝·化蝶》这样有强烈民族音乐气质的作品中,能够直接连接主题情感。与西方弦乐(小提琴、大提琴)及钢琴的结合,令作品在色彩上既保留了民族音色,又获得了室内乐式的清晰与现代感。竹笛的音色一经引入,就带出那份“祝英台化蝶,梁山伯化蝶”的缠绵与悠远;而小提琴、大提琴、中西弦乐的加入,则增加了轮廓感、反应出情节与心理的张力。
《梁祝·化蝶》本身就是一个情感极强、故事性极强的题材:爱恋、别离、化蝶。演奏中,竹笛那种“似低吟、似呼唤”的表现,非常切合故事中祝英台的柔弱与坚毅。
朱立阳女士的钢琴伴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音色的透明度与分寸感。她的触键柔中带韧,低音区沉静而不厚重,高音区明亮而不刺耳。在和声进行时,她常常用轻微的延音与半踏板制造空间感,让整个乐队的声音有了“呼吸”的余地。有时仅一个弱音的和弦,就能像水波一样托起竹笛的旋律,恰到好处地衬出情感的层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演奏美学,是优雅最本质的体现——让自己隐形,却让音乐更完整。
朱立阳的钢琴之优雅,不在于声势,而在于克制;不在于技巧,而在于聆听。她用指尖的光,照亮了竹笛的梦与弦乐的魂,让《梁祝·化蝶》的浪漫有了更高层次的温度。
这场演出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尝试:民族曲目+非传统室内乐编制,让《梁祝·化蝶》展现新的面貌。它既尊重原作的情感深度,又通过竹笛+西洋弦乐+钢琴的组合,开拓了一个听觉上别具一格的版本。演奏者都技艺精湛,整体配合默契、表现力强。


《剑器》阮独奏:刘明阳
“音符有自己的方向,今夜只是轻轻陪它们走了一程。”

《剑器》是徐昌俊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独奏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唐代诗人 杜甫 的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瀖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骋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作品力图体现诗中的剑舞意象、力度与气势。
刘明阳演奏在作品中那些“雷霆、收震怒”的段落,演奏者用明快、有力的拨奏、分明的节奏转折,体现出“剑出鞘、剑锋所指”的气势,那是非常加分的。刘明阳借助强弱对比、速度突变、装饰音运用(如快速拨弦、击弦、滑指)来强化这一气势,说明其技术训练扎实。
刘明阳在演奏尾声“罢如江海凝青光”部分,放慢节奏、淡化力度、让音色趋于清冷与悠远,在意境把握上相当的高度。
总之,她的演奏可视为“炽热而内敛、力量与诗意并存”的优秀版本。

《早春》文征明 作曲 Hélène Rasquier 女高独唱:王丽萍 钢琴:朱立阳
“寒意尚在”“生机初露”“静中含动”的美感 !

这版《早春》将文征明笔下清浅素雅的春意,透过女高声线与钢琴细腻伴奏,转化为一场清晨的内心漫步。王丽萍声音明净、灵动,她在初段如霜露未消的淡音中稳稳立足,逐步在旋律中向上攀升,仿佛春芽突破冻土,温暖而不张扬。朱立阳的钢琴伴奏温柔而富于意象:低音偶有沉静顿挫,高区轻敲似鸟语风声,他与声乐的呼吸配合默契,既不喧宾夺主又赋予音乐层次。整体而言,这场演绎在“早春”主题下所营造的氛围十分成功:那份“寒意尚在”“生机初露”“静中含动”的美感,让人静静地听完、再回头细想,都能感受到余音悠长。

维克多·雨果 : 艺术是人类仰望的美丽浮雕!
【Yu Zone 】主办的中法第二届中法诗歌音乐节圆满成功啦!
本届诗响盛会的总策划陈美奇和她的亲密合作伙伴们立下了汗马功劳:从确认场地,到沟通演员,确认节目,翻译诗歌,乃至排练时间表,主持词基调,以及准备多少份餐食。
点点点滴滴全部经手一遍,不得不感谢每一个积极配合的艺术家们!那都是他们对音乐的热爱,造就了我们的成功。
陈美奇感谢除团队外的,巴黎青年合唱团,新苗儿童合唱团,马骄老师,王丽平老师,朱丽阳老师,屈倩舞蹈团,以及我超可爱的Mariel, Oliver, 乔洋等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