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儿子去戛纳电视节走粉毯

文/ 枫子

这几天,戛纳电影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儿子捧着iPad,跟我一起一帧帧浏览着红毯照片,时不时停下来指点一番:我们就是在这里拍照的;我在那里接受采访的……

儿子在戛纳粉毯(摘自2025戛纳电视节官方网站)
(一)走粉毯

世界五大电影节之翘楚戛纳电影节,在剧院入场台阶上铺设着大红地毯,明星们都是在这里亮相,拍照,走向领奖台,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走红毯”一说。而戛纳电视节Canneseries虽在主办形式、主办场地等方方面面与电影节完全相同,但为表区别,则一切采用粉色系列:粉色logo,粉色海报,粉色地毯。

今年二月底,儿子人生第一次参与拍摄的魁北克电视剧M’Infiltrer Dans Ta Vie接获喜讯:入围了“2025戛纳电视节”最佳短片竞赛单元( Competition Series Courtes)。于是四月底我们一行人连演职人员带家属共20几人,浩浩荡荡一起共赴法国蔚蓝海岸:戛纳。

初到戛纳前两天,大家一起去沙滩玩耍,聚一起观看自己的片子,及去会场看其他参赛剧集的首映:共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片子,都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视剧,比如著名美剧《行尸走肉》The Walking Dead!儿子是他们的迷粉,如今可以近身看他们走粉毯,共处一室观看首映,很是激动。

The Walking Dead首映式

而4月28号,终于迎来了我们自己电视剧的首映日。
这天有三部参与短片竞赛单元的电视剧要举办首映式(电视连续剧太长,所有参赛片子都只需提交前两集)。
这是来到戛纳后第一次作为嘉宾进入主会场。我们一行人:演职人员及家属,在酒店等待工作人员安排引领带去沙滩,在Canneseries戛纳电视节标识牌前拍摄官方照片。先是导演、编剧及众演员面对长枪短炮各种姿势合影留念,然后其余人等一起加入:制片人,选角人,作曲,服装,剪辑……及几位随行家属。于是我也有幸被拍进这个大家庭,被展示在戛纳电视节官方网页上。

沙滩拍摄官方照片

然后是新闻发布会,导演、编剧及几位演员被拉去酒店接受采访,接受官方给每位嘉宾拍摄个人写真。
由于之前没有得到活动行程安排,不知道有那样多的场合需要出镜面对媒体大众,我们只带了一套西装和几件日常休闲服就草率地来了。现在趁着他们被拉去接受采访的这个空档,我赶紧跑到街上,寻思着给儿子买几件衣服,应付接下来的几场重要场合。

加拿大代表队

戛纳,这个蔚蓝海岸上的小小明珠,精巧雅致,安详自在,走在小城里,游人并没有其鼎鼎大名带来的负累压迫感,反而可以体会到一种宾至如归的亲切慰贴。滨海大道都是超豪华酒店,一楼是各种世界顶级奢华大品牌;而酒店后面一条街,就是咱们普通人购物的大众小众品牌了。时间有限,我只有一个半小时,赶紧在一间间门店之间用眼睛快速扫描,决定是否走进店里。一个半小时里,我给儿子疯狂扫进了一件西服,两件衬衣和两条裤子。然后匆匆赶往住处(离会场酒店走路15分钟),以最快速度跑回去熨烫,搭配出今天接下来两场的装扮。
下午2:30首映式。我们一行人盛装打扮,在路人的注目礼中穿过戛纳的大街小巷,来到会场。粉毯外已经开始聚集了很多看热闹的媒体和观众。大家隔着栏杆簇拥着,举着相机手机一顿猛拍;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紧张地维持着秩序。三个短片剧集的人员集结在会场入口处,等广播里叫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电视剧的名字。那一刻还挺激动的,法国人对魁北克这乡下远房亲戚应该别有一番情愫,激情介绍我们时还唱起了加拿大国歌:O Canada!于是我们就在警察的夹道护送下,自豪骄傲地踏上了粉毯。

O Canada!

粉毯上,主办方引导我们站立在大背景板前,拍摄集体官方照片,然后给我们留出两三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任我们自己随意各种姿势、各种背景、各种排列组合地拍照留念。有些演员被围观群众叫住要求签名或合影,有些被专业摄影师要求摆出各种pose造型。粉毯不能久留,工作人员掐着点适时地提示着要我们登上台阶,进入会场。站在台阶居高回望时,发现角度、视野又是不同,大家自然又是一番嘻嘻哈哈拍拍拍。工作人员再次提醒着大家继续前行,我终于明白以前在新闻里看到说某些演员”霸住红毯被礼貌请走”,原来是有道理的,这一波又一波的队伍进场,前面的不登上台阶走进会场,后面的就没有空间跟进来。
我描绘的都是演职人员的粉毯行迹,我虽然跟着一起混入,但因满心满眼都是儿子,哪有心情去东张西望,与观众对视,去看明星帅哥美女;我跟着走了三次粉毯,每一次都是紧跟在儿子后面,录像,拍照,尽可能地把这些难忘的珍贵时刻收录镜头底下,这毕竟是儿子19载人生中最激动人心的瞬间!

养儿19年,第一次借他的光参加活动

台阶尽头就是会场大大的休息厅,大家在这里短暂停留歇息,自由活动,合影,欢聚,喝一杯,追星!男男女女走粉毯都是刻意打扮一番的,所以此刻众人齐齐汇聚,衣香鬓影人头攒动,仿似一席熠熠生辉的流动盛宴。

与我们的导演合影

待我们完成了这许多程序终于进入放映大厅,这里已经坐满了观众。他们是从另外的渠道提前进场的,等待与我们一起观看三部电视剧的首映。

主会场,放映大厅

在戛纳的那几天,这样的”走粉毯”我们又隆重其事地进行了两次。一是当天晚上6:30,我们所有人换了新行头再次来到会场,一样的围观群众,一样的警备警哨,一样的大喇叭热烈呼唤出我们的国家和剧名。这次主办方给我们更多的时间留下更多的倩影。我是负责跟在队伍里面打酱油的,并不知道走完这段粉毯后去干嘛。结果走上台阶,进入会场内部,被工作人员带着七拐八拐地,就突然走出了会场,然后就自由活动了。哦,我才明白,这次没有活动没有名目,就是专门让我们走粉毯。

与出品人合影

出得会场,这些刚刚在粉毯上熠熠闪光的大星星小星星们,立即就混入围观在外等待多时的群众当中了。这几天儿子被媒体拦住接受了三次采访了,看着他昂扬洒脱地用英语或法语夸夸其谈时,我就躲在一边偷笑:我猜那些对东方面孔眼盲的西方媒体,肯定把人群里高出一头满脸自信的儿子当作韩国明星了。

接受法国当地媒体采访

这两天几次密集的活动:沙滩拍摄官方照片,新闻发布会,首映式及专走粉毯活动,儿子已经用尽了他带来的和我临时为他采买的衣服的所有排列组合。最后一晚的电视节闭幕式,将是所有被邀请的竞赛单元及非竞赛单元几十个国家几十个剧组的粉毯大聚首,必须隆重其事,我于是又临时给他买了件黑衬衫,黑衣黑裤,戴上哑金项链,既庄重又休闲,符合闭幕式隆重的颁奖礼环节及其后的放肆狂欢。
闭幕式粉毯我们可是走了太久,所有人都来了,连评委也来了。我们走过粉毯的,来到楼上大厅,小酌,聊天,与几天来的新朋老友热烈互动,或自己也追一把星,站在大厅入口等待后来的粉毯星星们。面熟的互相打着招呼,看到心仪的也去偷拍或求合影。
最后所有人员齐坐电影院里,激动兴奋地一起有节奏地拍着巴掌,等待戛纳电视节颁奖晚会的开始。

闭幕式颁奖晚会

身边坐着的同剧组作曲家,朝我们前排比利时剧组努努鼻子小声跟我说:估计咱们短剧单元的获奖者会是他们。我问你咋知道?他说,一般得奖者都会被安排坐在最前面。果然后来公布结果时,他们在我们眼前齐刷刷站起来接受全场真诚热烈的祝福。
这些天大家各种场合相聚或擦肩而过,都多多少少算是熟悉了,加上也都互相看过对方的剧集,无论是对屏幕上他们精湛演技的欣赏,还是一份生活中面对面交流后产生的情谊,那晚无论谁获奖大家都报以真诚热烈的掌声,无论谁从身边走过登上领奖台,大家都如自己获奖一般使劲朝他们挥手热烈祝福!

(二)戛纳追星

儿子虽然是作为嘉宾被邀出席戛纳电视节,但作为一刚触电的新手,他在自己剧组里也就是一个小配角,在整个电视节期间可以说就是一个拥有通行证的观众、追星族了。他没有包袱,轻装上阵,尽情体验每一分钟的戛纳探索之旅。追星就是他此行的一大任务和收获!

The Walking Dead《行尸走肉》是他喜爱的著名美剧,来戛纳前就跃跃欲试要追星了,此番能在戛纳同场合近距离一见饰演那些角色的本尊真人,他着实兴奋不已。
而后又见到自己在家追的那些韩剧里的韩星,激动之情就更胜一筹了。
这次戛纳电视节,无论是否竞赛单元,共有三、四十个国家的来宾吧,但来自亚洲的好像只有韩国的两三个剧组。他们,加上儿子,就是整个活动期间所有的亚洲面孔。
而令我和儿子惊讶好笑的是,几乎所有人都把儿子当成了韩国人。一开始我们觉得还可以接受,毕竟西方人看我们东方人都脸盲,这几年韩流席卷,韩国影视业异军突起国际影响力高涨,他们看的韩剧多了,就把亚裔面孔一厢情愿地看成韩国人也不出奇;而令我们啼笑皆非的是,居然,那里所有的韩国人,也都把儿子视作吾类,这让我们着实好笑了很久。他们说,我们觉得你是韩国人,但不是我们本土韩国人,是西方生活长大的那种。

与韩国代表团合影

借着这份亲近,电视节期间儿子跟能碰面的韩国人都混成了熟人。尤其是三晚的沙滩派对上,韩国影视人员一般来讲都不太活跃,既不混在舞池里狂欢,也不太聚在吧台前与陌生人狂聊。他们多是坐在沙滩椅上,围成一桌,自己与自己玩耍。而青春激荡、热情四溢的儿子根本静不下来,满场飞,他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足以让他跟所有人交流对上话,而每每看到静坐一隅的韩国朋友他仿佛也有责任义务去加入他们,跟他们攀谈。
我其实也是第一次跟这么多韩国人接触,猜想他们不太与民同乐的原因:东方人内敛含蓄的性格是一方面,英文交流不顺畅应该才是主要因素。不过令我吃惊的是,他们大多都可以讲一点点的中文,其中有几人还是中国留学生呢!
我在舞池、吧台自娱自乐,有时也会跟儿子一起坐下来跟韩国朋友聊天。记得与A剧组闲聊时,我谁也不认识,还傻傻地问坐在我边上的女孩:那你在这组里做什么工作呀?她说她是主演,我赶紧说嗯对呀你这么漂亮。哈哈。儿子告诉我她是一个有着30万粉丝的新星Haejung Cho。
不追韩剧不追星的我谁也不认识,所以当另一晚与B组闲聊时,我跟他们大侃南法旅游的经历和经验,给他们推介电视节后旅行好去处,还拿着手机拍来拍去。儿子悄悄告诉我,那个跟我讨教马赛游行程的女孩是有着200万粉丝的明星:Arin。后来,在闭幕式红毯上,见到很多老外都追着她拍照,索要签名;而闭幕式颁奖仪式的第一个环节,是循环播放此番电视节重要镜头回顾,那些大特写一般都给了有世界级知名度的演员、导演或评委,而第一个大特写就是这个韩国女孩,可见她是被主办方礼遇的咖级人物。

Arin

儿子追星的高潮在电视节的最后一刻。这个有着600万粉丝的Lee Soo Hyuk是儿子追的韩剧明星。电视节期间,儿子去看了他们参赛的电视剧S Line的首映(此剧获最佳音乐奖),与他们剧组成员成了朋友。我们有过几次互相交汇的机会,儿子却拒绝我提议给他们拍摄合照。他觉得大家正常交流自然相熟后的合影留念才是礼貌做法,让自己扮成迷弟去找心中星星求合影,仿佛打扰他人隐私般不自在。

戛纳最后一夜与Lee Soo Hyuk合影留念

戛纳最后之夜,闭幕式后,沙滩派对上,我完全放松自己,也不局限在自己剧组里互相嘶吼着聊天了,端着香槟或在舞池里摇摆一会儿,或坐在沙滩上眺望星空,或躺倒在沙滩椅上借着酒劲顾自傻乐。在我自得其乐的时候,一个韩国朋友走过来,穿过震天的电子音乐冲我喊:你从哪里来?我正跟他你一句我一句喊来喊去时,儿子出现了,他们认出早已脸熟的彼此,握手,碰杯,原来此男子是那个大明星的经纪人!他邀请我们两个去到他们桌子那里一起坐下来聊天,原来大明星正在那里,于是顺理成章地,不会冒犯打扰地,儿子得以与他的星星成功合影留念。
他也是戛纳主办方隆重礼待的明星,官方网页,闭幕式上,都给他专门的特写大镜头。当他出现在粉毯时,栏杆外围观群众一阵骚乱,老外们纷纷举起相机,热切地求签名求合影。他也不疾不徐地认真回应着粉丝们的要求,很绅士很礼貌。我给他和儿子拍了合影后,他主动把我拉过去,让我站在他俩中间,跟他们一起留念。

戛纳最后一夜与Lee Soo Hyuk合影留念
(三)戛纳随想

戛纳,从来都是电影、电视、报章杂志里的遥远概念,即便10多年前我曾在去意大利十日游的路上途经此地,被导游安排每人轮流在红毯上摆造型拍照,可那毕竟是到此一游的层面,真正的电影节电视节,里面长啥样,电影人都干啥,从不曾想过会与我们自身有啥干系!
可是,居然,有一天,儿子要以参赛片演员身份被邀请去参加戛纳电视节,我觉得一点都不真实。感觉这件事太大了,怎么可能刚一触电就被邀请去戛纳?
这是儿子第一次参演电视剧。在加拿大,作为一个喜欢表演的青少年,若想踏入“演艺界”,一般都是从群众演员做起。儿子从中学五年级开始在演艺中介公司注册,发做模特做演员大梦。而一般情况下他们得到的与触电最近的机会都是去做群众演员:就是作为背景道具一般,没有特写镜头对着你,更没有台词。做了两年群演,能够得到一个speaking role有台词的角色,就是他们下一步最大的目标!
Cégep二年级一开学,儿子终于试镜成功得到了一个speaking role的角色,当他把好消息告诉我时,我第一句话:这学期考试成绩直接影响你的大学申请,你要翘课去拍戏,影响成绩上不了心仪的好大学怎么办?儿子也倔强:我能学好考好,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去拍戏!

儿子在电视剧中的造型

其实我根本不是一个唯分数论的家长:中学五年,我们主要精力都用在音乐学院的钢琴学习之上。一路琴童之路走来,我倒是发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大的,家长老师如果不停歇地鼓励他们,助一把力,上学期间进行其他项目的学习训练其实并不会耽误影响学业,反而,他们知道自己肩负几项重任,会练就出高效处理multiple task的一套方法论。我在儿子身上看到,至少他中学期间的钢琴学习,Cégep 期间的演艺活动,不单止没有影响学业,反而还有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交给我:Cégep 一年级他还因成绩优秀上了honor list荣誉榜。

同时,我也深为年轻人能够拥有如此多实践生命的机会而艳羡和祝福。看看身边这些出生长大在魁北克的华裔孩子们,与生俱来就被赋予熟练掌握英法中三门语言的能力,再加上一门在校选修的外语,使得他们可以自如游走世界,无论是求学还是工作,他们的人生舞台可以是在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角落。他们在这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城市蒙特利尔生活长大,心胸是开阔的,创意是无限的,他们被支持和允许做着各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没有内卷,没有束缚,只有无穷无尽的机会和挑战在前方激动地等着他们!

我们的电视剧是今次唯一入选的加拿大片子, Bravo!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如旷野中的树苗,尽情舒展、贪婪吸吮阳光雨露和天地精华,激情饱满,热力四射,勇于探索,自信无畏。在戛纳,儿子初生牛犊一般张开怀抱热烈地体会着一切的新鲜事物:
粉毯上激情地与场外热烈互动,因而频频被摄影师的长枪短炮眷顾,于是有了这许多专业摄影相片留作纪念;

与当地学影视表演的大学生座谈,在大哥哥大姐姐面前毫无怯色畅所欲言;

与芬兰剧组在一起

粉毯外被记者拦住进行采访,那份自信自如弄得围观群众以为是某韩星,也纷纷举起手机对他一顿狂拍;

接受采访

首映式走粉毯之前激动难耐的等待间隙,他在钢琴上振臂弹奏起西方古典音乐和亚洲流行歌曲,引来几个剧组及一众工作人员的狂拍和热烈掌声;

他一个人买张车票坐上火车去了摩纳哥,不知用的什么魔法,得以坐上私人游艇用无人机尽兴航拍;得以去到蒙特卡罗巴黎大饭店弹琴,并获赠免费餐点;得以被酒店经理索要instagram 邀请他未来再度光临……

蹭上摩纳哥私人游艇

他是孩子,天真烂漫地想尝试一切的新鲜和未知,并大方无遗地把欣喜放在脸上分享快乐;他又是正在破土露头的新鲜男子汉,学着大人的模样一本正经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工作人员互动交流,轻松自如。
男孩子的成长不似女孩子般每天都能看到其收获和结果,相反地,他们往往是猝不及防地送给你一个大惊喜(或大惊吓),尤其是跳出平凡日子经历某些大事之后。从五岁开始漫不经心练琴的儿子是在小学六年级暑假,第二次西班牙音乐夏令营回来后,突然发疯一般地开始爱上了弹琴,任凭昔日小伙伴们成群结队地前来邀约去森林里玩耍,也动摇不了粘在钢琴上的他,我想那是因为在音乐节上,十几天里与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年龄、各种器乐的朋友们深切互动后,激发出了他强大的热爱音乐的动力!这一次回来后我也发现,儿子突然更加懂事了,对自己的前途设计,对当下分秒的珍视,对家庭对事业的考量,都有了更加切实的想法和领悟。

2021年儿子荣获CMC加拿大音乐大赛钢琴14岁组冠军

戛纳最后一夜,所有来宾共聚海滩一起狂欢。舞池里跳累了,我就一个人举着杯香槟,略带微醺,光着脚在沙滩上慢慢踱步,温柔地走进那份良夜。前方是低吟浅唱的地中海,背后是浪漫粉红的声色和光影,我抬起头,对着晶亮的夜空,高举起酒杯,致敬戛纳,这个如梦如幻、梦想开始的地方!

Je t’aime, Cannes!

**** 作者授权转于公号华侨新视野.

浏览次数 : 141
Retour en h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