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彭斐章先生:著名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学家(1930.09.30~ 2025.7.15)
彭斐章:从崇福山到珞珈山

1953年,坐落于武昌崇福山的文华图专合并到了武汉大学,发展成为今天的信息管理学院。
我是文华图专的最后一届毕业生,也是她并入武汉大学后的第一批教师。1953年9月1日,我随着学校从崇福山搬到了珞珈山。文华图专并入武汉大学是20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的结果,从我执教的这近60年来看可谓天作之合。


文华图专的全称是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她对我国图书馆和档案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最早是
1920年在昙华林办学,开创了我国图书馆学专门教育的先河。因抗日战争
1938年西迁重庆。1940年,她在承受着日军轰炸的重庆,设立了我国最早的档案管理专业。1946年学校迁回武昌崇福山。文华图专办学质量很高,非常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深得业界好评,享有世界知名度许多国内的图书馆乃至国外东亚图书馆的馆长和主任,都是由文华图专毕业生担任的。

韦棣华(Mary Elizabeth Wood,1861-1931),美国纽约州人,著名图书馆学家、图书馆事业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倡导者,美国圣公会传教士。1900年来华,任武昌文华书院英语教员,后又兼任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湖北省公立外国语专门学校英语教员;为文华公书林、文华大学图书科和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创始人;曾被中华民国第二任大总统黎元洪誉为“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The Queen of Modern Library Movement in China)。

文华图专规模一直都不大,在发展中经历的艰辛、困苦和挫折也非常多。在她创办后的
20多年内,其他一些图书馆学教育机构也在中国出现过,但很快由于各种原因停办。文华图专的持续办学使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事业从未中断。为什么文华图专可以做到?除了创办者韦棣华女士、沈祖荣校长等人努力争取的物质条件之外,还有很重要的精神力量来凝聚人心,推动向前。我们把文华精神归纳为: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服务社会。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是文华图专几经风雨仍弦歌不辍,在战火纷飞的逆境中顽强发展的真实写照。兼容并蓄开拓创新,表现在文华图专的办学理念方面,学习西方而不崇洋媚外,继承传统而不厚古薄今,从实际出发而敢为人先。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直接反映在校训
“智慧与服务”中,文华学子利用所学,投身图书馆和档案专业,不慕名利,以促进社会文化进步为毕生事业。文华图专的精神通过很多方式传扬,比如校歌这样唱道:“浩浩天宇,莽莽神州,人类进化悠悠。经藉辉煌,典章博大,圣贤教化永留。文华图专,循循善诱,知识诸宝是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智慧服务群俦。愿同学,勤研究,立功立言不朽。亲爱精诚团结,为国为民奋斗。”

文华图专厚重的历史积累和武汉大学这所名校水乳交融。众多学校构成了文华公书林扎根的土壤。正是在韦棣华女士创建的文华公书林这所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上才有了文华图专。在武昌的文教发展中,武汉大学和文华图专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共同的抗战西迁经历,为两所学校形成了彼此的认同感。当年武大校长王星拱曾到文华图专参观讲学、训词祝贺。文华图专的“群育讨论会”上许多武大教授登台演讲,精彩纷呈,曾有理学院院长查啸仙(按:查谦,华中工学院首任院长)介绍我国科学的发展史,也有国际法专家周鲠生讲解民族主义。更有一些教师同为两所学校所聘请,如武大李笠教授也兼职在文华图专讲授目录学课程。武汉大学图书馆是文华图专的一个重要实习场所,多有毕业生在这里服务。如我国第一位图书馆学博士桂质柏曾担任过乐山时期武大图书馆馆长。皮高品担任武大图书馆主任后在图书馆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成为与“南杜(定友)北刘(国钧)”齐名的图书馆学家。曾宪文、蓝乾章、廖维祜、林斯德、骆继驹等都是武大图书馆中忠于职守的一分子。一些文华毕业生学有专长,开拓了其他研究领域,如武大著名的翻译家戴镏龄也是文华图专的杰出校友。此外,武大和文华图专学生之间的活动与交流也很多。




文华图专从崇福山迁入珞珈山,成为图书馆学专修科之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拥有了更为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前文华图专开设了史地、理化生等方面的综合基础课程,希望开拓学生视野,需要延请其他学校的兼职教师来讲授。合校后,为学生讲授这些课程的都是当时各学科的名师,深入浅出,受到了学生们的极大好评。当然,资金、场所、设备、生活条件等方面,比起在崇福山时都有了较大改善。


在社会进步和学科发展中,图书馆学专修科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的优势,1956年改制为图书馆学系,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图书馆学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图书情报学院,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成为武汉大学学科排名成绩非常优秀的特色专业和本领域国内一流的学院。

文华精神不但通过文华学子继承至今,也在整个业界传扬和发展;并入武汉大学之后,也成为武大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致力于把信息管理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信息学院,这条道路同时也在引领我们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
“武大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彭斐章。原文刊于《武汉大学校友通讯》2013年。后收入《图书馆学家彭斐章九十自述》。本文有删减。图片源于网上和个人收藏。)
彭先生简介:
彭斐章(1930-2025),湖南汨罗人,图书馆学家。1953年毕业于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同年留校任教。 1961年获莫斯科图书馆学院副博士学位。主要致力于目录学和社会科学情报理论与方法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提出了目录学研究对象的“矛盾说”、引进“书目情报”概念并创建了现代目录学体系、在全国积极申述争取设立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点,同行专家评述“图书馆学界素有‘南杜(定友)、北刘(国钧)’(60年代以前)和‘南彭(斐章)、北周(文骏)’(80年代以前)之说。足见彭先生著述丰厚,尤其在目录学研究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对学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先后任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院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组召集人,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第四届常务理事,湖北省图书馆学会第一、第二届副理事长等职。主编的《目录学概论》和《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组织》分别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撰写的《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研究》获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作为主要主持人参加的教学研究项目“图书馆学情报学教学体系的深刻变革”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